資訊中心
zi xun zhong xin
10月1日起全面推行"五證合一",2018年1月1日后原證照將失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確?!拔遄C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如期實施,工商總局、發改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計局、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的通知》。核心要點如下:
一、“五證”指: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
二、關鍵時間節點:1、2016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推行“五證合一”改革。2、2018年1月1日前,原發證照繼續有效,過渡期結束后一律使用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未換發的證照不再有效。
三、過渡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即在2018年1月1日前,所有的“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全部換證,否則原證照將失效。
四、改革后,企業申請設立登記的、原執照有效期滿、申請變更登記或者申請換發營業執照的,由登記機關依法核發、換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
五、取消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的定期驗證和換證制度,原有驗證和換證要求企業報送的事項經整合后納入企業年度報告內容,由企業自行向工商部門報送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
六、社保等全國共享,將對建筑業資質掛靠和證書掛靠形成較大沖擊。
《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企業主要人員指標要求有望取消
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發布《關于征求調整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意見的函》。函件擬對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進行調整,具體內容如下:
1、取消《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中關于企業經理、財務負責人、一級建造師的指標要求。
2、取消《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中關于注冊建造師、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要求。
3、2017的1月1日起,申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一級資質的企業,工程業績以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為準,未進入發布平臺的業績不作為有效業績認定。
北京:住宅出現滲漏開發商須一次性修復到位
北京市住建委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住宅工程保修維修工作的緊急通知》,住宅小區出現漏雨問題,開發商和物業需要及時整改并承諾完成期限,并保證對滲漏等問題一次性修復到位。
依據相關規定,北京市商品住宅的防水工程質量保修期限不得低于5年,外窗及入戶門的質保期不得低于5年。
沈陽簡化使用程序 漏水維修資金三日就能啟動
根據以往規定,房屋出現漏水等質量問題,需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2/3以上業主同意,才可啟動維修資金。實際操作中,這種方式很難啟動維修資金,事不關己的業主很有可能不同意。
為讓居民房屋得到及時維修,沈陽市房產局和沈陽市建委進一步規定啟動維修資金的簡易程序,即由業主委員會或委托物業公司向沈陽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提出鑒定申請,鑒定是否屬于應急維修范圍。通過鑒定后3個工作日之內拿出鑒定報告和施工建議,業主委員會就能立即組織選聘施工企業進行搶修。
國務院:多方籌資清償拖欠工程款
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全面部署降低企業成本的各項工作,其中與建筑企業相關的有多方籌資清償拖欠工程款和保證金清理等內容。
方案鼓勵地方政府加強協調,支持重點企業籌集周轉資金,防范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傳導。地方政府統籌置換債券資金在內的預算資金,按照相關規定妥善償還經清理核實屬于地方政府債務的拖欠工程款。通過出讓資產等方式獲得的增量資金,優先用于清償政府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
方案明確,摸清目前建筑業所需繳納各種保證金現狀,研究制定依法依規開展清理工作的意見,按照既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又能形成新約束機制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
方案還明確,清理廢除地方自行制定的影響統一市場形成的限制性規定,加快放開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山東:商品房保修期自交付使用之日計算屋面防水工程為5年
山東省財政廳、住建廳聯合印發《山東省新建物業質量保修金管理辦法》,對商品房屋的保修范圍和最低保修期限進行了統一規定,并明確了使用保修金的各類情形。
商品房屋的保修期,自商品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計算,屋面防水工程為5年,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5年。
住建部發布“十三五”規劃,建筑業增速下調40%
住建部印發《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主要闡明“十三五”時期,全面推進住房城鄉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規劃內容顯示,“十三五”時期,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與“十二五”相比,下降幅度將達到38.89%,中國建筑業增速步入更快的下行通道;構建以企業資質、個人執業資格、信用與工程擔保相結合的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方式,深入推進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修訂完善企業資質標準;地下綜合管廊市場將成為重要增長點。